欢迎光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官方网站     

  |  EN
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
推进垃圾分类 切莫急于求成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但是,笔者发现,在推进这项工作中,一些地方还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比如,有的地方在宣传动员工作还未做足、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时就仓促实施垃圾分类,结果在推进过程中就碰到了“拦路虎”——居民或是对在楼口处建垃圾分类亭、设置垃圾桶不满,认为这样做会有味道、会污染环境;或是对设施不完善反应强烈。因此,笔者认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事先充分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并在适当范围进行试点,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的效果,从而逐步接受。


还有一些地方不能从产业链条的全局出发,为了分类而分类。前端分类做得很好,也进行了分类运输,但是到了处理后端,由于能力受限,就出现了“能处理多少就处理多少,处理不了的就一烧了之”的问题。这样不顾全局、只管局部的做法,看上去像是推进力度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拖了“后腿”,没能真正实现实施垃圾分类的意义。凡事都有其规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地方为了尽快把这一工作做好,不遵循科学规律,恨不得马上能见到成效,为此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更有甚者,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追求质量的“完美”,想当然地认为“把垃圾分得越细越好”。但事实上,有机构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在垃圾分类中,往往是分得越“粗”的地方,分类工作做得越好、推进的力度越大。一些居民对此也深有体会,一般情况下不用花很大精力就能把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但是再对其他垃圾进行细分类,就会让人很“头疼”。为此,在我国大多数城市,推行“四分类”模式是目前最有效、可行的分类方法。


凡事由简及繁、由易及难、循序渐进,方能行以致远,任何急于求成的思想或行动都会造成整体进度缓慢,垃圾分类也概莫能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ews@cau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