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辽宁省大连市德源小区,记者就发现,在小区出入口的右侧,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垃圾分类投放箱,旁边是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板和大连市免费发放的垃圾分类小手册。此时,兼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的张大姐,正在和同事指导业主投放垃圾。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德源小区是大连市1000多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中的一个,目前大多数业主已经能够准确投放各类垃圾了。
示范小区各显其能
在拥有1278户居民的大连市中华城小区,记者没有看到一个垃圾桶,地面上也没有一点杂物。原来,这个小区在地下车库的13个垃圾投放点位分别放置了一台约1米高的厨余垃圾冷藏柜。厨余垃圾经过冷藏并发酵后,可以成为有机肥料,在小区内实现就地减量。
德源小区和中华城小区可以说是物业管理小区的代表,但拥有60年历史的大连机车大院就属于非物业小管理小区,它同样借助垃圾分类,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机车大院原本垃圾分类设备设施老化、环境秩序混乱,但在大连市将垃圾分类与区域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的政策推动下,大院完成了改造和升级优化:道路两旁的违建变成了垃圾分类宣传墙,大门口的垃圾堆放点变成了垃圾分类宣传栏,原来摆放的脏乱垃圾收集点变成了“四分类”垃圾桶……通过一系列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原本脏乱不堪的环境一下子变得整洁美观了,小区居民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大连市长海县是海岛边境县,县内东山社区共有居民2800多户、近7000人口,是长海县最大的社区。东山社区通过在和韵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和积分兑换试点工作,带动全社区、全县实现垃圾分类投放。
大连市敦煌南街和大连东财(黑石礁)两条小吃街,是该市厨余垃圾分类示范街。这里众多餐饮企业产生的厨余垃圾,从收集到转运到末端处理,都实现了闭环管理。
大连市城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采取“广泛试点,总结经验,复制推广”的模式,目前市辖八区的2191个小区中已有2102个小区、7619个强制分类单位中有7528个已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98.81%。
示范中心多点开花
春节过后,大连市民发现,继“大连市沙河口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之后,沙河口区又在辰熙大厦大隐文化街区建起了一处垃圾分类体验中心。而位于大连市最繁华的西安路核心区的中央大道内的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是全国首家建在繁华商业体内的垃圾分类体验中心。在这个展厅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体验中心,通过智能模拟、互动小游戏以及多种文创作品等多种创新载体,让市民和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在大连高新园区的龙王塘街道环保驿站,共设置了视频展示、智能回收柜演示、积分兑换、互动体验、废物再利用展示和厨余有机肥展示6个区域,集展示、教育、培训、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线上+线下、方式多样化”联动宣教。
大连市中山区则将位于中南路、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归集总站打造成了一个垃圾分类科普展示体验中心、垃圾分类宣传培训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既丰富了监管手段又提高了监管效率。
示范街区提升分类能力
大连市示范街区建设,促进了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了全市垃圾全程分类处理能力。
通过示范街区引领,大连市提高了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在前端精准分类环节,通过优化垃圾投放点位布局,大连市目前累计配备了垃圾分类投放容器11.5万余个,实现城区分类箱(桶)全覆盖。按照每个垃圾投放点位设置1名督导员的标准,全市共配备督导员1.3万余人,由他们在早晚高峰期间对市民进行宣教督导。
在中端规范收运环节,大连市在每个小区设置了有害垃圾暂存点,集中转运至区级暂存库贮存,并配置16台专用车辆将其转运至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对于可回收物,采用定时定点、智能回收、预约上门等多种便民方式进行回收。针对厨余垃圾,大连市配置专用车82台,采取桶前收运、待运点驳运和定时定点对接3种模式对其进行分类驳运。
在末端资源化处理环节,大连市正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等末端设施;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也在提速,计划建设的日处理规模为100吨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服务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正式投入运行;另一座日处理规模为600吨的厨余垃圾独立建厂项目已完成可行性论证,正在开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咨询服务采购,预计2023年7月建成投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ews@cau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