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官方网站     

  |  EN
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
我市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管城理市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

2021年2月2日下午,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垃圾分类整体情况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市城市管理委介绍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整体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介绍了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了全市文旅行业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市商务局介绍了落实“光盘行动”与促进厨余垃圾减量情况;市城管执法局介绍了执法检查情况。


1612314993679486.jpg


以下为“管城理市”根据发布会内容整理的讲话实录:


市城市管理委


1612315096189453.jpg

副主任张岩:


取得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是分类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20%左右。截至1月底,全市建成分类驿站1324座,达标改造固定桶站6.39万个,涂装垃圾运输车3535辆,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11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首月,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3818吨,分出率为20.71%。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01万吨,与2020年日均清运量相比下降8.59%。居民自主分类投放达标率为74.27%。


二是持续开展监督检查,4.3万个问题实现闭环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日常检查和通报机制,日汇总、周通报、月分析。每日对12345热线、网络舆情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建立挂销账制度,倒逼整改。强化垃圾分类群众投诉集中区域、热点问题的分析,每月通报诉求前十的街乡镇。日常检查覆盖全市3489个居住小区,累计检查出点位问题4.34万个。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通报各区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共下发整改通知78批799区次,各类问题均已按时整改反馈。


三是出台完善可回收物政策,加快推进体系建设。市城市管理委联合九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市级部门加大用地、运输车辆等政策支持,各区要以“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为主线,促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和规范化提升。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带动,完成第二批示范小区村创建。今天上午,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第100次会议通报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的创建情况,第二批共有192个小区、村荣获“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称号。目前,全市已有366个示范小区、村走在垃圾分类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垃圾分类逐步形成习惯。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发现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工作积极主动

工作创新性有所增强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密云区开展区级示范小区、村创建工作。


制定了《密云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暂行办法》,严格区级示范小区、村创建标准,明确提出27项考核内容和14个基本100%。今后将从区级示范小区、村中优中选优,推荐参与市级创建。市区联动,将带动更多小区积极创建。


平谷区红黑榜督促家庭源头分类。


平谷区迎宾花园小区为了引导居民形成“自治”氛围,发挥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创立垃圾分类“红黑榜”。红黑榜上各张贴10张照片,红榜展现居民或志愿者做好垃圾分类的场景,黑榜反映部分居民随意乱丢垃圾的画面。


海淀区、经开区科技升级强化居民自觉分类。


海淀双榆树西里、经济开发区金地格林小镇对垃圾分类桶站实施智能化管理,包括每个点位的垃圾桶站上方全部安装摄像头,语音督导系统自动提示居民已进入监控区域,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综合平台,将监控画面集成到一块屏幕上,实行24小时监控等。让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


这些好的经验值得推广,市级指挥部将进一步总结基层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鼓励基层创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小区、村实现创建,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21年5月前的目标是: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格局初步形成,参与率达到90%,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35%以上,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1612315158583702.jpg

副局长赵学刚: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是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下面,我介绍一下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5个方面的情况。


一、实施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向全市社会组织进行传达部署。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和54个联合党委积极行动,在社会组织中大力倡导“参与垃圾分类、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党日活动,动员党员、会员与社区对接、向社区报到,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动员。社会组织具有联系和服务群众紧密的独特优势,他们通过视频直播、公众号、会员刊物等载体,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政策宣传、经验推广、知识传播,扩大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引导居民改变行为模式、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参与活动的慈善义工超过30万人次,组织了“节日零垃圾”“红马甲桶站指导员”等主题活动。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小巷管家及青年学生,通过演讲比赛京东大鼓、快板书等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安排环保志愿者讲师深入社区、学校开设普及课程。北京市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邀请由家庭组成的百名成员,穿着特色“白鞋”,开展跑步、足球、游戏等活动,传达环保、节约理念。石景山区多家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三进”活动。据统计,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公益宣传3.6万人次,活动覆盖220万人次,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有效承接服务项目。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开展“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站点规范化建设服务项目”,统一证件、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价格,收编改造无照无证社区回收点,已为东城、西城、海淀3个区10多个街道办理了200个回收证件。北京市昌平区芳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昌平区龙泽园街道的环境秩序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居民、商户合作,开展项目47场,服务覆盖36个社区,直接服务居民6000多人次,让居民乐享宜居社区环境。


四、发挥专业化优势。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开发中小学生环境教育课程—《废弃物与生命》,出版学生科普读本—《垃圾魔法书》,在校园、社区开展垃圾减量主题教育,让更多人关注垃圾问题。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号召全市星级饭店开展“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行动,有400 多家星级饭店响应,出台小份菜、半份菜等措施,引领消费者节约用餐,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减量。社会服务机构专业能力强,了解群众需求。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在昌平区辛庄村推动“垃圾不落地”项目,村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5%,混合垃圾减量75%。“辛庄经验”在住建部家属院等城市社区得到有效推广。


五、社区社会组织积极行动。全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4.7万个,这些组织一般由社区居民发起,主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培育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在基层,跟着百姓需求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公益性服务。东城区东四街道七条社区资源互助社带领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社区大卖场活动,促进各家各户的日常交流,创造和谐社区环境。回天地区社区环保联盟培育社区党员、骨干组成“环保独立团”,动员督导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整合社区周边服务商和线上慈善商店,建立积分兑换商品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激励闭环。


总的来看,《条例》实施以来,全市社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共有1.4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开展相关活动3.8万次,覆盖人数达334万人次,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文化和旅游局


1612315205884426.jpg

一级巡视员周卫民: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市文旅局坚持政府主导、标准指引、行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以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将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与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初步搭建了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四梁八柱”,近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指引。为指导全市文旅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征求行业商协会以及行业企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市文旅局去年在全市率先制定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星级酒店行业标准指引(已更新至4.0版)和等级景区行业指引(已更新至2.0版)。在此基础上,前一阶段又制定发布了乡村民宿以及演出场所(剧院)、娱乐场所(歌舞厅、游艺厅)、上网服务场所(网吧)、图书馆、文化馆等6个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指引1.0版。


二是出台文旅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标准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市文旅局制定了制止餐饮浪费,星级饭店和乡村民宿践行“光盘行动”2个行业减量指引,自觉将反对餐饮浪费纳入餐饮采购、存储、生产、加工、服务、消费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文明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开展文旅行业督查检查和自查自纠。市文旅局确立了“两表、两反馈、一台账”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督查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建立了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台账,建立了综合督查抽查检查机制,市、区文旅局和文化执法以及城管执法检查人员依据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标准指引,日均出动800人次、实地督查检查文旅行业场所400家次,现场发现的问题均已要求立行立改。同时,宾馆饭店、等级景区等文旅行业场所对照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标准指引,积极进行了自查自纠,依据督查检查和自查自纠结果,达标合格一家销账一家,确保文旅行业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落地生效。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市文旅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以及旅游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的作用,加强了对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标准指引和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的宣传,倡导行业垃圾分类和减量的习惯养成。


下一步,市文旅局在牵头负责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文旅商务组工作的同时,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文旅行业分类和减量的法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搭建,还需不断健全完善,如我们正在制定美术馆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指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地调研,结合行业标准指引的实际执行和政策效果评估,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行业标准指引分行业、分领域、分业态进行丰富细化、完善升级,不断提高标准指引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开展精准化的宣传发动引导工作。我们将聚焦标准指引落实的薄弱环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指引的贯彻落实,并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行业标准指引进一步加强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宣传发动和引导培训,促使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厉行节约、制止浪费成为习惯养成,成为文旅行业新时尚、新风尚。


三是持续开展监督检查。按照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标准指引,市文旅局将配合属地政府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开展行业单位自查。进一步摸清各标准指引在行业的落实情况,提高各行业单位对分类及减量工作的正确知晓度、参与度。二是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市城管执法局的日常执法震慑,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实施效果。三是开展行业工作督导检查。市区文旅局和文化执法机构要将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督导检查与日常业务检查、疫情防控检查等统筹结合,进一步督促各行业单位落实分类、减量工作要求。四是开展第三方暗访评估。组织第三方对文旅行业单位落实标准指引情况进行暗访暗查和客观评价。


市商务局


1612315254458747.jpg

二级巡视员丁剑华:


2020年8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批示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相关部门,扎实稳妥推进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研究制定工作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商务局牵头研究制定了《社会餐饮门店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指引》,紧盯餐饮浪费各个环节,把落实“光盘行动”与促进厨余垃圾减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社会餐饮门店根据顾客点餐数据规律准备食材,按需采购、精准备货,缩短流动周期,防止食材过量采购、长期存放、腐烂变质等产生厨余垃圾;二是充分利用食材原辅料,做到物尽其用,提高食材出成率、利用率,减少厨余垃圾产出量;三是提倡多样化供餐,提供小份菜、小盘菜、小份量主食,引导顾客适量点餐、理性消费,主动提示顾客剩餐打包,防止因过量点餐、过度剩餐增加厨余垃圾;四是提倡通过厨余垃圾追踪分析,对剩餐较多的菜品及时改进烹制工艺、提高食用性,减少因口味不佳带来的剩餐浪费;五是鼓励使用分类减量设备,对厨余垃圾进行控水控杂,交由有资质的收运单位送往资源化处理设施处置等。


二、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坚持把“光盘行动”和厨余垃圾减量同步部署、同步检查,配合首都文明办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成立市区街(乡镇)三级督导检查组,采取重点抽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光盘行动”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会同首都文明办,协调市城管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专门研究社会餐饮门店“光盘行动”督导检查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及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由市城管委结合厨余垃圾督导检查、市城管执法局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检查、市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卫生检查,督促餐饮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顾客适量点餐、节约用餐,大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


三、强化实施宣传引导。会同首都文明办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专项宣传引导活动方案》,通过市属主流媒体以及歌华有线、城市电视、“文明北京”两微一端、今日头条、北京时间、抖音APP等载体,循环播放“光盘行动”和厨余垃圾源头减量系列主题公益广告;在餐饮企业门店内广泛张贴宣传海报,提倡有条件的企业将“光盘行动”和减少厨余垃圾宣传语嵌入菜单或点餐系统;利用相关平台举办“晒节约”“晒光盘”“知识问答”等网络互动活动,大力传播节约环保绿色生活理念,通过开展多轮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更加凝聚了社会共识,强化了社会餐饮企业行动自觉,切实提高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城管执法局


1612315302352921.jpg

副局长温天武:


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工作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坚持宣传引导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社会动员与警示曝光相结合、全面覆盖和重点督导相结合、末端执法与前端监管相结合,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和执法工作宣传,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现就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情况


自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73.24万家次,共发现问题1.89万家次,存在问题率为2.59%;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35109起,其中适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15997起。房山区、石景山区、昌平区执法检查工作较为突出,人均立案处罚数排全市前列。


今年1月份,全市城管执法部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岁末年初执法保障工作任务,分时段、有主题、有侧重地部署生活垃圾分类“餐饮执法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全市餐饮企业集中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共检查餐饮企业和宾馆饭店7.18万家,存在问题家数443起,存在问题率为0.62%,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278起。


从1月份的执法检查和处罚情况看,餐饮行业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未按规定设置、管护分类容器,未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未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制度,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等。表明部分餐饮单位和企业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还未完全到位。


采取主要措施


在开展“餐饮执法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中,城管执法部门主动作为、抓实抓细,进一步提高餐饮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突出执法重点。重点检查各餐饮企业、机关单位食堂、个体餐饮商户、宾馆饭店,强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查处未按规定设置厨余垃圾收集贮存设施、未分类收集贮存厨余垃圾、将厨余垃圾交由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收运、违反规定倾倒厨余垃圾等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宣传指导。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对餐饮企业如何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如何收集、存放、清运厨余垃圾等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指导,督促餐饮企业自管自律,大力营造社会关注、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氛围。


三是推进源头减量。指导餐饮企业在用餐区张贴海报、小贴士,引导顾客践行适量点餐、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餐后打包等文明行为,自觉抵制餐饮浪费,树立绿色消费、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推进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


下一步工作重点


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将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以“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精准执法”为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对问题多发行业单位的检查力度,并持续开展执法“回头看”工作,督促整改,提高成效。


一是强化执法,督促落实。2月份,城管执法部门继续采取“主题执法月+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将结合“三类场所”疫情防控和春节的节日特点,开展主题为“商超执法月”的专项执法工作。重点检查各商场(购物广场)、便利店(超市)等经营场所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卖场区域、餐饮区域、办公区域等分区的垃圾桶设置情况,以及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开展情况等,进一步督促商超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部门协同,行业联动。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不断健全“部门联动、多方协同、数据共享、齐抓共管”的协同推进机制。督促落实“管行业管分类”、“不分类不收运”的工作要求,对于一些严重违法、屡教不改的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运用“执法建议函”等形式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全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的指导。对违反《条例》受到处罚的单位,及时将相关信息共享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三是宣传发动,共治共享。坚持“教育劝阻为主,处罚惩戒并举”的原则,通过开展多轮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动员,提升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例与工作成效,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曝光违法行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切实让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新习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ews@cau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