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昆山市环卫处第一时间成立中心城区环卫突击队,切实做好中心城区防疫隔离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为抗疫战线增添了一抹“环卫绿”。环卫处车队驾驶员俞雪林的故事,是整个突击队的缩影,更是全体一线抗疫勇士的缩影。
一、吹响抗疫阻击战的号角
自防疫阻击战的号角吹响后,各机关单位共抽调11辆封闭箱式货车,配备驾驶人员与辅助人员27名,组成了一支抗疫战线上的逆行“环卫绿”。环卫处车队驾驶员俞雪林是这支队伍中最先报名、也是坚持最久的队员之一。作为一名“老环卫”,他毅然决定支援防疫一线。这支特殊的队伍,承担了上门收集隔离户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职责,等待他们的,将是抗疫战全面胜利后才能与家人团聚的漫长分离。
二、善意的谎言背后是担当
俞雪林的父母已近80高龄,母亲身体不好,去年10月诊断出肺萎缩,医院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平时,俞雪林每天都会为他们烧饭烧菜,照顾日常起居。疫情爆发后,俞雪林报名了突击队,他深知父母会担忧,对他们三缄其口。每日都来的孝顺儿子突然不来了,老人们怀疑怎么办?妻子戴惠娥的支持成了他最强的后盾,虽然担心,但了解丈夫敢于担当的个性,她主动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担子,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她告诉俞雪林父母,俞雪林被委以重任,工作变忙了,等空了再来看他们,老人家虽然想念,但很是高兴!
三、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中午11:30,草草用过午饭后,俞雪林和车队同事们全副武装,整装待发,奔向各自负责的片区。他负责的是柏庐片区的15个小区,包括蝶湖湾、柏丽湾等多个隔离户数量大的小区。开车、检查、装车、开车,这是他的固定工作流程。每到一个点位,都要检查垃圾是否打包严密,超重还需再次打包以防破漏,然后才能装车驶向下一个目标小区。
为了确保垃圾处理及时,15:00前必须将垃圾运送至35公里外的发电厂,俞雪林必须细化每个小区的用时,精确到分钟。他负责驾驶车辆,但为了节省时间,他又主动承担了辅助工装车的工作。灵活的方向盘、沉重的垃圾袋,俞雪林两者兼顾,单调而繁忙,简单却认真。
四、严守程序是最好的自我防护
疫情来势汹汹,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接触到潜在病毒,尤其是每天要密切接触隔离户生活垃圾的突击队员。怕不怕?俞雪林的回答是肯定的:“怕!但是有那么多的医护人员不怕困难赶赴一线,我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能退缩?况且我们的防护措施很到位,不会有问题的!”
“不会有事”,是建立在严密的隔离防护措施上的。俞雪林说,在收集工作开始之初,有较多小区对隔离户垃圾的管理存在混乱,垃圾散装未用标准垃圾袋密闭打包,甚至专用垃圾桶沦为普通垃圾桶,这给突击队员带来很大的风险。俞雪林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分管领导,经过沟通,多数社区已督促小区进行整改,严格按照规范打包消毒,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完成收集后,俞雪林直接驾驶车辆开往鹿城垃圾发电厂。电厂为隔离区生活垃圾开辟了绿色通道,消毒、装吨袋,再进入指定卸料口优先卸料,入炉焚烧。完成一系列流程后,俞雪林将空车驶入消杀场地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安全上路。
面对疫情,城管环卫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们是逆行的“环卫绿”,尽心尽力落实每一项工作、把关每一个细节、履行每一份责任,他们明知有危险却勇往直前,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只为夺取防疫攻击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