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官方网站     

  |  EN
首页  > 新闻  > 协会发文  > 老网站新闻不显示
深圳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地方立法 新增每日万吨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

深圳大力推广“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投放模式。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是垃圾分类的基础,实施定时定点督导是垃圾分类的保障。去年在住宅区大力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垃圾分类模式,安排督导员每天晚上七点至九点在小区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目前,全市800个不设楼层桶的住宅区已率先实现在这一垃圾分类模式。

深圳日均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2200吨,并形成四种督导形式:依长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员先锋示范督导模式;依长志愿者,建立社工+义工的联动督导模式;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老人和热心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督导模式;依托物管,建立以物业保洁员为主的督导模式,通过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现场督导,使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明显提升。

厨余垃圾在家庭生活垃圾中占比超过40%,单独分类后,能减少污染其他垃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轻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提高末端处理效率。去年以来,已有超过300个住宅区在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基础上,增设厨余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安装洗手池等,实现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厨余垃圾约为每日18.5吨。

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垃圾分类规范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大幅提升。深圳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三个项目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和主设备安装阶段,今年将全面建成三大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每日10300吨。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