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社联合主办的2019创意共享大会暨创新创意超级杯颁奖盛典在深圳举办。
经过2019创新创意超级杯推委会慎重推荐和评委会严格评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申报的“蒲公英计划”项目荣获2019创新创意超级杯城市活动创新大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破解深圳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知晓率高,参与率低”的难题,有力提高前端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传播垃圾分类文明理念,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文明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形成文明习惯,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力度,市分类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旨在通过硬件、队伍、软件建设,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传播扩散,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
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启动后,深圳各区积极响应,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知晓率高,参与率低”的局面有所改善,初步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参与格局。
1.构建市区两级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硬件设施,与能源集团合作在全市建设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在各区建设21个分类体验馆,目前已建成8个,累计接待市民超10万人次。
2、邀请王石、周笔畅、董超等人担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等,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扩大垃圾分类传播力。
3、成立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目前共有19家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与政府形成合力,累积开展约20万场“资源回收日”活动。
4、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讲师,组建志愿讲师团,完成上千场“垃圾分类微课堂”。
5、构建四种督导模式:依托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员先锋示范督导模式;依托志愿者,建立“社工+义工”的“双工”联动督导模式;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社区老人和热心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督导模式;依托落实物业管理责任,建立以物业保洁员为主的督导模式。目前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工、物业保洁人员等约13万人次参与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现场督导,使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明显提升。
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坚持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参与理念为引领,创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搭建基地、队伍、软件“三合一”公众教育体系,以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平台化、常规化,让广大市民通晓垃圾分类,并转化为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把深圳打造成“人人知道分类,人人参与分类”的先行示范城市。
摘编自深圳市垃圾分类中心网站(2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