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印尼一家基金会走进了社区村落,鼓励居民参与“垃圾银行”。听说过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垃圾银行”小博还是头一次听说。其实啊,它的原理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银行并无差别,只是把“存”进去的现金换成了废弃的垃圾。
▲别出心裁的“垃圾存折”
当垃圾“存”进“银行”后,人们就会得到一份正式的存折,里面记录着每次送来垃圾的估值金额。最终村民将会获得与估价相当的收入:一年从20万到200万印尼盾不等(折合100到1000元人民币)。
这个“垃圾银行”的概念如此新颖是否也被咱们国家所采用呢?
2015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海螺沟景区率先引进“垃圾银行”的理念和做法。游客沿途将自己产生或捡来的垃圾送到路边的“银行”里。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四川频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游客们通过这种自发地垃圾回收行为,可以换取小礼品、当地特产,甚至还有免费游玩景区的福利。
不难看出,现如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活垃圾的回收以及分类工作,仅仅依靠有限的垃圾处理能力,已经无法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因此,减少垃圾处理量需要从源头做起。
现在,越来越多类似“垃圾银行”这样的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了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不少垃圾分类服务点已经实现全智能化,让垃圾分类更时尚、更高效。
如今,博世科的垃圾分类业务已经率先在南宁市高新区重点园区以及居民小区开展试点工作
南宁市瀚林华府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点
别看这些“铁箱子”不起眼,内部可是包含了众多智能化模块,使得垃圾分类源头可溯、考核量化。今后还将开放自动积分奖励功能,在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智慧化管理与决策的同时,让分类体验更有趣,更时尚。
不仅如此
博世科环卫还将人工智能探索延展至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领域。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保证前端分类准确,中端运用智慧环卫一体化云平台系统实时监管运输、作业动态,末端利用专业化的厨余垃圾设备生产有机营养土,实现资源再生。
垃圾分类正当时,你“分”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