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李卫芝踏进环卫行业的大门,开启了“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生涯,这一干就是19年。从开始的环卫“菜鸟”到如今的环卫“干将”,勤劳、坚毅铸成了他勇往直前的挺拔身姿,汗水、雨水浇灌了他熠熠生辉的“扫帚”人生。
1.扎根一线 是同事眼中的大忙人
“他可是个大忙人,只要工作起来,别的啥也顾不上。”提到李卫芝,同事们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李卫芝负责的区域主要是寿光市商业街、城中村、工业园区,特点是人流量大、垃圾多、难清理。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他每天7点就上街步行检查,午饭有时候都顾不得吃,晚上加班加点更是常态,微信步数经常占据榜首位置。每年的除夕,他总是跟同事们将城市的角角落落清理干净,并检查一遍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错过年夜饭已成为“家常便饭”。
2017年是寿光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之年,又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年,任务重、困难多,李卫芝深知这是一场硬仗,但他从未退缩。主动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早上4点多赶赴工作现场,晚上经常加班到10点多才回家休息,中午饿了就随便买几个包子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脏活累活争着干,急活难活抢着上,扎根环卫工作第一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已成为李卫芝最真实的写照。
“身为环卫人,就得有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我们把工作干好了,把环境卫生搞好了,人们出游的心情也就更好了。”李卫芝说道。
2.攻坚克难 是业务上的一把好手
“只要肯努力、能吃苦,没有完不成的事情,没有解决不掉的困难。”这句话常常挂在李卫芝的嘴边。寿光市在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李卫芝就同大家一起,对所有村庄进行详细摸底,实地查看垃圾容器的摆放位置;对清运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详细推算,做到既能快速清运垃圾,又能节约成本。为了能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真实工作情况,李卫芝经常同保洁人员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的一些想法,甚至不厌其烦教他们怎样拿扫帚,扫地用什么动作更省力。特别是针对刚接管的村庄保洁,许多新招聘的保洁员从来没有干过环卫工作,清扫不彻底,他就把几个村的保洁员集合在一起,亲自示范讲解,村庄保洁效率提升了,标准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李卫芝等一批环卫干将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我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民从此享受了与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
近年来,寿光环卫集团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将“寿光环卫模式”复制到了安徽、河南、福建、贵州、湖北等省。伴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李卫芝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除干好寿光城区环卫业务外,他还分管了潍坊、河南及湖北项目部,面对习俗不同、语言不通的窘境,他为干好工作,从协调主管部门、管理单位、村民关系,到招聘保洁人员、安置垃圾桶,再到垃圾清运处理,每个环节都亲自处理、亲自安排,推动了当地环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了当地环境卫生水平,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奋力拼搏 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
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下来,李卫芝累得腰酸背疼,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时好时坏,有时痛得直不起腰,但他从未退缩。“只要铺下身子干工作,没有工作干不好。干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必须先做好。”李卫芝说道。每年麦收后,有半个月的时间卫生很难清理。他便与队员们一起用手抱秸秆,干硬的麦秸扎到脸上、手臂上又痒又疼,他们从未叫过苦。
作为防汛“老将”,李卫芝泡在积水里清理下水篦子的身影已经变得那么熟悉,甚至有些让人感到亲切,冰冷刺骨的雨水时常让他的老寒腿“发作”,但他依旧坚守岗位,别人劝都劝不住。冬季遇到降雪,他也总是一马当先带领环卫工人在路上撒融雪剂、用扫帚扫。有时天黑路滑,司机上路难且对路况不熟,李卫芝就在前面领路,指挥车辆推铲路面积雪,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都是常事。
“街道上干净了,市民高兴了,我也就开心,这是我作为一名环卫人的使命,也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