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目前,“厕所革命”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大规模和大面积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积极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破解地域民情难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2018年以来,湖北省钟祥市把推进“厕所革命”、改善人居环境作为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青的山、绿的水,长寿钟祥生态美”。该市雷厉风行强措施、风雨无阻抓落实,现已建改农村户厕7.85万座、农村公厕244座,初步实现“旱厕基本废除、粪污找到出路、农厕完善服务、机制完全同步”。
该市重点构建四大机制,确保长久长效。建管资金多方筹。坚持先动手、后伸手、保证不空手,明确多方筹资途径,计划筹资3.2亿元“以奖代补”。现已落实省级债券资金2亿元,下拨财政资金5670万元,市直单位包联帮扶2000万元,确保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日常习惯积分管。将改水改厕、厕所卫生、清洁绿化等纳入村民积分制管理,实行大评小奖、积分兑奖,促进村民“文明变成习惯、习惯更加文明”。常态管护专班干。建立村级农厕服务管理站,组建服务队,配套吸粪车,建设沼气站(池),生产生物肥,确保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排放。过去是“粪便靠雨刷、污水靠蒸发”,现在已“粪便变资源、污水变清泉”。工作推进评比激。严格督查考核,每月排名通报、每季度观摩小结、年终绩效考评,倒逼快改快建。
山东省淄博市实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用一体化。淄博市《关于加快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出台,引导区县、镇村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粪液利用的“十有”标准,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管护体系,带动了农村清洁卫生,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活质量提高,为打造“厕所革命”的齐鲁样板作出了新的贡献。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按照“政府引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思路,广泛宣传发动,全力抓好农村改厕工作,第一个主攻方向就对准了防冻省水技术。该区决定厕具地下部分采用罐装三格式化粪池,便器采用新型节水陶瓷材料,单次冲水量仅为2.5升。该区采取了超越冻层、深埋罐体的办法,效果不错,为农村改厕全面推广树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福建省莆田市利用公共用地建。规定在绿地、步道等公共用地必须配套建设公厕,村部、宫庙、戏台等厕所必须对外开放;原有旱厕就地改。农村人口集中地段旱厕一律推平整治、就地新建;片区建设强制配。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等新村建设,必须配建公厕;打造景观解民忧。结合乡村旅游,出台文件统一公厕外观、内饰样式,融入莆田红砖厝建筑元素,打造景观公厕、旅游公厕。
北京市顺义区坚持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明工程,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健全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满足了农村地区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期待,成功树立了干净整洁的首都形象。
在一系列举措中,顺义区的“五个化”建设目标成为“厕所革命”的亮点。资金效益最大化。补齐短板目标化。设施功能合理化。景观设计融合化。服务游客便利化。“一厕、一景、一文化”的理念在顺义区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共建设旅游固定厕所340座、移动厕所278个,为高效培育“舞彩浅山登山文化节”“桃采摘节”“冰雪温泉狂欢季”等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环境。
江苏省沭阳县则是在“面”上见长。沭阳县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农村改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三个结合、六个优先”原则。即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庄规划实施,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结合农村改水工作实施;优先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镇、村实施,优先在开展卫生镇(村)创建的乡镇实施,优先在惠农资金投入能够整合的地区实施,优先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比较适宜改厕的地区实施,优先在群众认可度高的地区实施,优先在农村改厕普及率较低的地区实施。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提供的数字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到8次,一年约2500次,一生约3年在厕所度过,女性还会更长。
厕所及相关问题是中国社会一个长期难以绕开的困扰。如今,“厕所革命”的到来,让大部分农村能够告别那些“味道”浓烈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