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江苏省宿迁市政府进一步创新公厕建设理念,提出打造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代公厕,通过增添城市公厕的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便民服务的综合体。2017年以来,宿迁对公厕便民功能又一次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并统一将这些新型公厕命名为“街坊公舍”,专门出台相关建设管理导则,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于现在的宿迁市民,口渴了可以去公厕,要取钱可以去公厕,想读书看报也可以去公厕。公厕,这个曾经在城市中地位尴尬的场所,渐渐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江苏省,这场“厕所革命”所波及的,并不仅限于城市。
苏州市吴中区的金亭镇位于太湖中的西山岛上,地处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位置。过去,镇上居民如厕都使用老式的茅厕和马桶,用湖水洗刷马桶是湖边常见的景象;夏季涨水,河湖水灌入地势较低的茅厕、化粪池,更是令周边“余味绕梁,数日不绝”。
作为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苏州从2015年启动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每年投入人民币超过30亿元。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超过80%。
截至2017年底,吴中区村庄污水管道总长度已达1700公里,相当于从苏州到呼和浩特的距离。在金亭镇,26公里长的主管网和密密麻麻的支管网将各家各户的管道与污水处理设施连为一体,山上的寺庙都有一根500多米长的管道通到污水处理厂。
为了应对农村具体的状况,吴中区政府采用了接管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建设一体化小型独立处理设施处理等不同方式。有些偏远的农户,两三家共用一个一体化净化槽就地处理。几万块钱的设备,全由政府掏钱。